本帖最后由 姜堰金融 于 2025-4-27 16:09 编辑
* {2 J- V6 e& k# y! v0 ~* `% T
2018年1月份,杭州70多岁的叶大伯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邀请他去市中心某广场,说那里有个公司搞活动。
5 A8 d" E$ X2 b3 j5 e
叶大伯去了以后,公司业务员热情地向他介绍杭州附近某县永宁寺的“福位”,说百年之后骨灰可以供奉在寺庙里,“福位”还是一种很好的投资,现在5万一个出售,每一期还可以拿到24%的高额利息。 $ E$ o: V7 z3 R
公司还专门租了一辆大巴车,拉着叶大伯等一大群老年人去永宁寺参观,组织大伯大妈们参加公司酒会,公司主管还给他们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热情的业务员一口一个“叶大伯”,叶大伯心动了,想着儿女们赚钱不容易,这个“福位”升值快、回报高,机会难得,赚来的钱可以补贴家用。 ; d# m- t* r8 h2 I4 A: P* r* {9 b
就这样,他第一笔投了10万,第二笔投了15万,第三笔、第四笔又分别投进去了10万、15万,每一笔期限都是5个月。虽然每一笔他都拿到了几千、一万的利息,可是之后业务员却突然人间蒸发失去了联系,公司也人去楼空……叶大伯彻底傻眼了。投下去的50万可是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攒下的血汗钱,除去拿到的利息,还有41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同样上当受骗的还有李大伯、赵大伯、孙大妈等等30多名老年人,一共损失了220万余元。 * V! J# u4 d$ ~7 {6 @
其实这就是一家打着高额回报的幌子,专门忽悠老年人投资的“骗子公司”。公司的负责人钱某某伙同业务主管王某某,招揽了一支专门负责忽悠的业务团队,他们对外使用的全都是虚假姓名。 0 ?0 N+ d7 Q9 M' v u9 Y( z6 M
他们从所谓的“上家”那里买进“福位”,加价转卖给顾客,骗到钱以后,除了极少部分用于支付利息,其他大部分投资款都瓜分给了公司业务团队,根本没有将客户的资金用于任何的投资或盈利活动。 ( L5 u6 V+ I0 d e2 @% Y9 W
就这样,老人们的资金被不断蚕食,只能靠再去忽悠新的老人来投资,把新投资款用来支付前面客户的利息,最终资金链彻底断裂。 至于“福位”,根据《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是非营利性组织,其财产和收入应当用于与其宗旨相符的活动以及公益慈善事业,不得用于分配。禁止投资、承包经营宗教活动场所。因此,任何打着投资福位、买卖福位等名号的交易都是骗人的,寺庙里的福位属于公益性质,只会回馈给认捐的信众。
4 l. C3 p7 r! B4 a# Y' |% X9 j
永宁寺的主持、常驻法师以及管理人员等多名证人均证实,永宁寺确有“福位”,但是福位都是公益性的。如果有居士捐钱,他们会回馈“福位”,但“福位”不会对外出售。至于文中提到的这家公司,寺院既没有和他们签过合同,也没有向他们出售过“福位”。 ! `; ?% x# F$ u* ~1 k, K: D9 u; `; R
近日,下城区检察院对这起专门针对老年群体、以获得“福位”使用权及高额利率为诱饵的新型集资诈骗案提起公诉。一审开庭那天,旁听席上坐着不少大伯大妈,他们都是本案中上当受骗的被害人。
, x8 w$ n6 r9 y8 |
检 察 官 说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对陪伴的向往,对利润的追求让他们很容易被那些空头许诺的骗局所迷惑。除了常见的保健品消费类、收藏品投资类、高额借款类、高息理财类诈骗案件外,“福位”诈骗又是一种新的类型,本案被告人在抛出高息诱饵的同时,利用老年人祈福消灾、延年益寿的心理,用“福位”使用权来设置连环套,使老人们屡屡上当受骗。
" i/ K' t5 j7 y! Y- [9 A
建议广大老年人 1、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以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2、打消“用小钱赚大钱”、“不劳而获”的念头,高额回报都是来自投资者的本金,或者后来投资者的本金支付前面投资者的利息,最终资金链断裂,血本无归。 3、在做出重大投资理财决策时,一定要告知儿女或者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朋友,听听他们的建议,三思而后行,以免上当受骗。
9 S9 F$ E1 y5 q, \1 {) {
建议广大为人子女 作为子女,不仅需要对老年人进行知识的普及、理性的说服,也需要给与父母更多温情的陪伴、亲情依偎,别让骗子们有了可乘之机。 / X/ |+ W# J( X/ l2 B( h
转自:“杭州检察”微信公众号 ; h! N- L5 B& c# x"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