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多位受访律师表示,此次修订新增和完善的多项规定,紧密贴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将对公民生活和权利保障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不仅让社会治理手段更加丰富多元,也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安全感。在扰乱公共秩序方面,考试作弊、组织领导传销、从事有损英雄烈士保护的行为被增列并给予处罚。妨害公共安全方面,以抢控驾驶操纵装置等方式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升放携带明火的升空物体、高空抛物、无人机 “黑飞” 等行为被纳入处罚范围。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方面,虐待所监护、看护的幼老病残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被明确给予处罚。妨害社会管理方面,娱乐场所和特定行业经营者违反登记信息规定、非法生产经营易制毒化学品等行为也被增列处罚。 具体来看,针对近年来学生欺凌现象频发,新法明确对“以殴打、侮辱、恐吓等方式”实施的学生欺凌,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采取相应矫治教育等措施;如果学校未按规定报告或者处置严重学生欺凌事件,将被责令改正,有关部门还会对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以此推动公安机关与学校协同治理学生欺凌问题。此外,还进一步完善涉未成年人相关条款,打破“未成年人违法不拘留”的刚性惯例,对14岁至16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14岁以上初次违法但情节恶劣的,执行行政拘。 针对过度防卫引发的争议,新增条款明确公民有权采取正当防卫,保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明确见义勇为行为受到法律保护。正当防卫条款的细化,既为公民合法维权撑腰,也让大众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更有底气。再到宠物伤人治理等方面的升级,都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部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本次修订变动诸多,更契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公共治理难点。在执法程序方面,新法明确对询问查证、当场检查等情形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规定剪接、删改、损毁、丢失录音录像资料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新法以更规范的操作和技术创新为支撑,将提高执法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此外,处罚措施和幅度在保持严肃性的基础上更具灵活性,调整罚款额度和增设柔性措施,也使处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