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独留我矗立?——对碎片化旧城改造的质疑》 ( d3 r- a! y7 Y9 F5 @- M
推土机的轰鸣声渐渐平息,曾经炊烟袅袅的街巷已成瓦砾。唯有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罗塘东路189号居民楼,如孤岛般矗立在废墟中。阳台上依然晾着衣服,窗口偶尔有人张望,但这栋楼已失去了左邻右舍,失去了历史的使命,失去了回家的路。
( l/ [# c" v2 H6 I( E* F" q1 M$ j+ v) w" N+ ~2 Y* L7 v1 z! n! ~0 y
1. 城市肌理的撕裂伤
8 @, r+ @5 ^! w* j6 F, L# a/ X& {
城市规划如织锦,抽离过多丝线会导致整体解体。独留的单楼:
2 ]7 E0 T# L+ j1 z/ s5 H8 G+ ?7 \# w' K. W. w0 f# n U' H
· 成为城市记忆的“碎片化标本”而非“活态传承”4 I$ m' ~" D# @$ d$ }
· 破坏了街区原有的空间尺度与社交网络" ?7 t3 h; W. ~
· 形成视觉与功能上的“城市疤痕”2 z( x- A0 z. t9 ], S. V0 y
" [ L# I8 \- ~/ C" x
2. 居民生活的困境
/ E( ]) A: Z5 x* z. K9 \1 q
- U/ B3 w8 y( J# M7 T8 ^“楼已经历20年的风雨,平时也无物业管理,消防设备全部损坏,屋顶墙面老化脱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U5 Q" @- ~ ^; {$ C% Q
· “楼道灯全部不亮,晚上老人不敢下楼。”
% ]* s/ k1 U( }: b· “楼道墙体开裂,渗水严重,有小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全世界都抛弃了我们?” “出行路口、停车均不方便。”
4 y0 e/ W! Q1 X
) E' O5 s* b. b/ T+ U9 @" q) t
3. 沿街楼历史使命是遮挡村庄并无历史文化保护作用' N1 {' [# d" t2 }, M
8 b# x3 b; v; i
真正的历史保护不是“点状保留”而是“整体性留存”: n' ~8 l% G& @0 F/ S
, b6 M9 E7 o3 G) g* N: }6 [) R4 `· 建筑价值在于其与环境的有机关系
* a* p) m0 u3 |9 S: `$ {· 单独一栋楼无法传递完整的时代气息与生活记忆1 E1 w5 ^9 v% c6 _( U" R f
· 沦为形式主义的“保护秀”
7 j9 t& _1 f5 z( O6 ` d( P! A" O" n# A& j# q$ W! `% t1 O
4. 规划决策的透明度质疑
/ t z) W) Z7 j: q0 c
6 Q! |: P# e% M3 w5 Y1 R4 K7 R· 决策标准是什么?为何是这栋而非那栋?
0 U4 W) l7 k# |! a! b' |· 居民参与度如何?是否有充分的知情与协商?% y8 X. i5 x4 H4 R/ J* _2 q3 K$ {
· 长远规划何在?
" w; y$ d/ s+ x孤楼不应成为城市规划的尴尬注脚,而应成为转变的起点。真正的城市更新,既不是全盘抹去,也不是碎片化保留,而是在聆听每一条街巷呼吸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整体的提升。让记忆延续,让生活便利,让城市在发展中保留她的灵魂——这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
; k$ M7 x' u- B5 ?+ @( ^; W4 V2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