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查看: 48108|回复: 55

[社会观察] 大家可以评一评,这些地名哪些可以真正入选地名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2 17: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根据《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办法(试行)》,以及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开展2022年全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姜堰区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为7月1日至7月7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与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联系,联系人李女士:88212873。

附:姜堰区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公示名单

姜堰、溱潼、天目山、曲江楼、单塘河、喜鹊湖、蒋垛苏维埃纪念馆、梁徐、张甸、沈高、河横、拜官、洪林、马赛

泰州市姜堰区民政局

2022年7月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2 17: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最好能把地名的来历也贴出来,有的地名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比如那个马赛,是赛马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8: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闲逛水水水 发表于 2022-7-2 17:28
最好能把地名的来历也贴出来,有的地名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比如那个马赛,是赛马的地方?

马赛是个烈士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8: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沈高、洪林原来都是乡镇级别的地名都让他们整没了,现在看似乎是在补救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2 2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苏州
蒋垛苏维埃必须的必!溱潼古镇千年茶花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0:54
  • 签到天数: 167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7-2 21: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30 17:03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2-7-2 21:5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白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5 11:1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2-7-2 22:1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不是因拆迁和合并,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公示名单应该不止这些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2 23:5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南京市六合区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征求意见稿)  1、棠邑 今南京市六合区的古称,也是南京地区已知最早的古城邑。六合县古为棠地,“棠”之地名,最早见于《左氏春秋》。公元前571年已有“棠邑”。公元前559年楚子囊率师攻吴至棠,即此地。或以境内多植棠梨树而得名。公元前528年,楚平王封伍子胥之兄——伍尚为棠邑大夫。公元前518至前515年,棠邑为吴所据。公元前473至前334年属越。公元前334年归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棠邑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陈婴为棠邑侯。棠邑侯国是南京地区历史上第一个侯国,也是唯一以军功所封侯国。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改“棠邑”为“堂邑”。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撤除侯国,复为堂邑县。晋元康七年(297年),置堂邑郡于堂邑县。东晋隆安元年改为秦郡。其后经年,先后置秦州、秦郡、齐郡、堂邑县、尉氏县、义州、西兖州、方州等。隋开皇四年(584年),废堂邑、尉氏、方山三县,并置六合县。  2、冶山 相传为汉吴王刘濞铸钱之所,因而得名。其山磅礴,为苏皖两省界山。冶山是一座“山”字形的死火山。东西约3公里,南北约3.2公里,最高峰231米,为六合区境内最高之山。古有“三庵六寺九口泉”之说。唐代开元年间,建寺其上曰祇洹。据《汉书》记载,冶山自西周起即为采铜炼铁之地,迄今已有3000年历史,为我国铁矿石开采、冶炼发源地之一。道光《仪征县志》“冶山”词条云:“林疏而秀,其上多石,又多产磁石。”冶山蕴藏较丰富的铁矿资源,其开采历史久远。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汉廷于堂邑设铁官,对铁器生产、销售实行专营。清朝和民国时期曾于此开采铁矿。1957年建立六合县铁矿,1962年与安徽省天长铁矿合并为“江苏省冶山铁矿”。冶山工矿街区,保留了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风貌,为《大江大河》等影视剧取景地。目前,冶山国家矿山公园已建成,并对游人开放。冶山文化底蕴浓厚,是吴楚文化交汇之地,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农民画特色鲜明,名闻遐迩。  3、六合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古代六合县学所系。六合文庙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4年),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在县城西高岗上重建。位于六合老城西南角、滁河北岸,坐北朝南。由南至北为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东侧还存有东庑和奎星阁,整组建筑由同治九年延续至今,整体形制保存完好。六合文庙是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建筑,先后易地搬迁6次,咸丰八年(1858年)毁于战火,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距今已有150余年。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原由魁星亭、照壁、奎壁楼、联辉楼、棂星门、戟门、东西庑、崇圣堂、文昌阁土地祠、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等各建筑部组成。文庙紫红色的宫墙上镶有“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相传为乾隆皇帝手书,宫墙内有泮池,原有三口古井围绕形同“品”字,称品字井,井水长年不竭。泮池后东西两侧建有牌坊,坊额上原刻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下原有下马石,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马”,可见当时文庙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文庙的敬重。  4、专诸巷 专诸(?-公元前515年),东周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人,古代中国“四大刺客”之一。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专门记载专诸事迹。该巷为纪念专诸而设。专诸相貌奇特,勇猛过人,以至孝至勇至义著称。公元前522年,棠邑大夫伍尚为尽孝连同其父伍奢被楚平王杀害。其弟伍员(子胥)辗转流亡吴国,将棠邑人专诸荐与吴公子光。公子光因与吴王僚争夺王位,欲杀之以自立,遂待专诸甚厚。公元前515年四月,吴国大军远征伐楚之际,公子光以宴请吴王僚为名,安排专诸藏匕首(鱼肠剑)于烤鱼的鱼腹之中,当场将其刺死。专诸也被吴王僚的卫士杀害。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对吴越春秋史产生重大影响。  5、瓜埠 山名、古镇名,一作古渡名。县境东南,为长江下游著名古渡。瓜埠山“状如瓜,踞瓜埠镇”。故山以瓜名,镇以山名。瓜步之名,最早见诸《晋书陈敏传》:“飞桥越横江之津,泛舟渡瓜步之渚。”南朝任昉《述异记》云:“瓜步在吴中,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名焉”。晋永嘉年间,铸鼎肖龟形,沉瓜步江中,故又称瓜步山为龟山。元嘉二十七年(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率大军进驻瓜步山,隔江望秣陵,威震建康;山顶曾筑佛狸祠。辛弃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顾炎武“烽火临瓜步,銮舆去石头”,皆记其事。北宋置瓜步镇。明代改“步”为“埠”,置瓜埠巡检司,历时六百余年。明以后,江岸南移,现瓜埠距长江数公里之遥。山之东首今辟为地质公园对游人开放,登临其上可远眺栖霞山和大江,现在六合国家地质公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瓜埠老街被列为南京市历史风貌保护区。  6、龙池 唐代六合县令郏滂写有《龙池》一诗:“波光杳霭远连天,鹭宿沙头玉一拳。料想中流深莫测,龙潜潭底抱珠眠。”诗写龙池旖旎风光、相关神话传说,按此,唐代即有龙池及“龙池”之名。据明嘉靖《六合县志》载:“龙池在县南五里余,其水至清,深寻丈处犹察细物,宜浣漂。有两岛似人伸臂,岛下渊邃莫测,旧传悬丝籰石投之不能及底;有人泛舟池内,风涛骤起,以为有神龙居之,故以名池”。旧时池畔有两岛,“弯岛如人出臂拳”,池东有两口水池,谓之龙眼。池东岸建有龙王庙,为历代县官祭祀求雨之所。清代于此建“清风亭”三楹,“绕以廻廊”,文人墨客常吟咏其间。池内盛产鲫鱼,“龙池举网”为明代古六合八景中最著者。  7、六合万寿宫 清道光九年(1829年),六合万寿宫由六合知县元茂琦在始建于南宋的玄真观二郎庙旧址改建而成。咸丰八年(1858年)毁,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当年农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50寿辰,重建万寿宫正迎合慈禧万寿庆典的心愿。六合万寿宫地处六合城区西南部,文庙北侧高阜上,为重檐歇山砖木结构建筑。万寿宫大殿建于高台之上,黑瓦朱墙、双重飞檐。大殿内天花绘有数百幅鹤舞祥云、精美异常。其檐下木质斗拱兼具南北特色,尚存秦汉遗风,为六合之仅见。民国时于此设六合县民众教育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六合县旅外学生相继归来,于此集会。决定成立旅外学生联合会,组织宣传、查禁日货,募捐筹款。建国后曾先后为六合人民教育馆(文化馆)、六合县中学和县(区)文保所使用。  8、桂子山 古有“唐公冶母生贵子”之说,因以谐音称桂子山。桂子山亦名筷子山。这座高71米的小山和马头山、瓜埠山等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石柱林杰作,形成罕见的地质奇观,也是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组成部分。石柱林是600万至1000万年前火山爆发后,玄武岩浆喷发冷却后产生的六棱形、五棱形等不同形态的“柱状节理”,位于桂子山东部,占地面积15公顷,陡壁高达30多米,每根石柱直径40-60厘米,根根笔直,排列整齐,气势雄伟,景色奇异,极为壮观。地质专家评论桂子山石柱林:“比世界闻名的美国黄石公园更壮观,比冰岛火山群更丰富,比爱尔兰的石柱更美。”为纪念桂子山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于山的西部建成桂子山烈士陵园,在六合大地和我们心中竖立了红色丰碑。  9、浮桥 一名龙津桥,唐代所建,横跨滁河之上,古时与六合城墙南门和老十字街相直。唐代时有桥拱18个,如彩虹临于水,似月轮悬于天,美轮美奂。“桥弯螮蝀临滁水,十八弄高似月轮。不是巢兵烧毁后,至今犹得跨龙津。”六合县令郏滂的这首《龙津桥》诗,描述了该桥当年胜境和毁于黄巢兵乱之史迹。南宋绍兴(1131-1161年)年间,六合知县龚相以木桥搭建为舟桥,故龙津桥又有“浮桥”之谓。明万历元年(1573年),改建为木跳15根,大铁索2根,篾缆2根,滁河两岸设巨础。上铺木板,延袤数十丈,属连南北。崇祯时,桥下投入使用十条船。新中国成立时,仍以木船为浮航,定时启闭,通船渡人。1984年,浮桥旧址新建三孔水泥桥,结束了浮桥有名无实的历史。2011年重建,至2013年竣工。新建成的浮桥,给人以风雨廊桥之感。桥面为行车道,两边为人行游廊;桥外侧栏杆上的石板雕有六合风光和传说故事;桥两头各有两座重檐歇山阁。  10、八百桥 《南京建置志》云:“唐以前名青龙镇,因唐开元五年(717年)乡民所造桥而改名。”清光绪《六合县志》载:八百桥在县东二十五里,唐开元五年邑人金忠等造,云有八百梵僧往冶山讲经过此,桥因暴雨化青龙而去,化缘造桥,因名。亦为千年古镇——八百桥镇的简称。据康熙《六合县志》记载,“八百桥舟由冶浦达县城,水陆悉便,夏秋多商贾贸易。”明永乐(1403-1424年)中灵岩寺僧修,正德(1506-1521年)中邑人林珊修。”清康熙年间,改建为石桥。一说八百桥亦名八百里桥。古人以八百里为牛的代称,当地曾出土有铁铸牛,疑该桥与“牛”有关。后桥边兴市,民国称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八百桥镇”词条云:“在江苏六合县东北二十五里,桥跨冶浦支流(八百河)上,为通安徽天长县孔道。亦作八柏桥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3 00:0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同样是公示,看看六合,不光是名录,还是地名文化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3 00:1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仅就姜堰街镇地名而言,罗塘、白米、淤溪、三水都是五六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地名,而村庄地名中也有仓场、黄村、江村等千年古村,至于街巷名空缺也是一大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7-3 04: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姜堰的好多巷子被拆后,名字也消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6-24 16:36
  •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2-7-3 09: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
    马赛 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25 18:27
  • 签到天数: 38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2-7-3 11:34: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闲逛水水水 发表于 2022-7-2 17:28
    最好能把地名的来历也贴出来,有的地名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比如那个马赛,是赛马的地方?

    你这孤陋寡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9: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洪林娄庄转盘路口往东一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姜堰三水网 | 苏ICP备19026746号-1|苏公网安备32120402000103号 |

    Powered by 泰州三水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